A A A
台湾上智下懿法师河南佛教学院授课纪实
时间:2012-12-20 12:48       作者:孙武斌      点击:

“授业三门解心要 谆导孜孜为后学”

——台湾懿法师河南佛教学院授课纪实

 

 

深冬的桐柏山,大地寒冻,万籁俱寂。山脉深处,河南佛教学院学区,却时时飘来一股股法音,犹为清亮!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1112日至128日近一个月的时段中,每每路过这片学修道场,常常在学院的小禅堂,或于学院一楼教室里,处处闻得法语弥漫,梵音徐吐,藏语朗彻,一股浓厚的学修氛围包围其间,让人肃然起敬!于是,竟感得部分教师同沾法药,引得一些居士也旁听欣受。

        这是怎样一位老师呢? 

他,1997年在美国法云寺妙境长老座下出家,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2012927日,他在河南佛教学院“秋季入学典礼”上,被首次礼聘为“佛学及佛典语言导师”。如今,他再次从台湾远道而来,为这里的学僧授讲“瑜伽师地论”、“藏文”和“梵文”三门课。

时值寒冬,法师连续授课,从未间断。德行所披,行持昭然。于是,受教的学生深深地记住了这位慈悲的台湾老师——上智下懿法师!

 

孜孜授业 数周不懈

作为河南佛教学院特聘“佛学及佛典语言导师”,智懿法师本次讲学,集中为学生开授“瑜伽师地论”、“藏文”和“梵文”三门法药。

《瑜伽师地论》,乃弥勒菩萨宣说之大经,是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取经之主要缘起。智懿法师本次授课,以北京三时学会会长韩清净居士宏著《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为范本,利用每周一、三、五的时间,在我院小禅堂为学僧解义。每每授课,虽法义细微玄妙,又所纳广宏,常常甚深难解,而法师往往气定神闲,耐烦解疑。偶尔,遇争议处,或难解处,法师亦能谦己之不了意,或与学僧互动,或引别著相较,慎重处理。因所教之善知识者颇多,而所余之时间者有限,法师为体谅照顾大众故,常拈论著核心要点,打破书本体例常规,引导消化,区分缓急。学僧在可数的时间内亲近法师,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善知识教诲和领受。

“梵文”、“藏文”两门语言类课程,是学生学修中重要的佛教原典语文课,也是我院教学工作中重点建设发展的佛学基础课。梵文、藏文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能为佛弟子开辟学途、扩充义理乃至研读古典提供甚深助力。智懿法师是通晓梵、藏、巴利、汉、英、日等多种语文的大善知识,他以亲历者的慈悲心力,体解和关照后学,虽已经荷担《瑜伽师地论》授解之重任,又坚持在每周二、四、六三天时间为学僧开解语言课,从未间断。授课前,法师夜夜伏案,专注备课,教案中既要照顾学僧之基础,又须完成课时的要求,可谓殚精竭虑。课堂中,法师手捧书本——书本上密密麻麻粘满各色带标记的标签,一个音标,一个单词,逐字讲解,不令放过,时而起座笔书黑板,时而引众朗声念记,跳动的音符弥漫了整个院区。数十天的教学中,学僧不仅学到了新鲜的语言知识,还能见面实用地道上一声:“Amitābha(梵语‘阿弥陀佛’)”。

 

    谆谆教导 促膝谈心

课程所荷,业已满满,而智懿法师还是发大悲心,专辟时间,饶有兴致地召唤我院师生促膝谈心,交流佛法。

        座谈起初,面对台湾来的新老师,同学们显得有些紧张。智懿法师则一如往常,面含微笑,反复劝慰大家:“随便聊,没有关系,不用客气。”为了缓和气氛,他率先开场,如旧友般,提起了一个话题:“我们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从同学们眼前的学业出发,希望大家明白:“学业顶多就这几年,但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方向。”为了让同学们心领神会,他又历数人生履历,叙述给听众们。原来,他19岁上大一时,就参加了台湾佛光山办的佛学夏令营。当他30来岁的时候,在拿博士学位做老师和择一上师出家成道之间,曾面临人生抉择。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听从内心,决然选择了出家觅道。因为,他当时就已经明白:“既然已经看清楚自己的方向,免得将来比较麻烦。”遂发大雄心,以是因缘,现比丘相,专笃圣道。

这时,济济一堂的禅堂,鸦雀无声。学院老师和学生们,目光紧紧凝索在智懿法师的身上,一任这位长者沉缓的声音游走在心海中。

法师讲完一段。一位学生举手提问。“法师,我们都在修止观,我们也都准备受戒,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止观和戒是什么关系?”智懿法师静静听完,盛赞这是个好问题,他耐心地开示说:“那你就要看戒里边的内涵。还要看什么事、什么内涵是与止观是冲突的。”他回忆起自己受戒领戒坛一事,切实从中体会到如能常在学修生活中多问自己:“什么事情是帮助止观可以成就的?”如此思维,自己就可以找到答案。

此后,还有一些同学与法师互动,就初学佛要的注意事项,以及闻思和修习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请益法师,皆获详授。而且,大家还在聆听过程中,了解了法师的人生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长者的印象,越加亲切熟悉。于是,现场互动越来越多,气氛亦欢喜畅然,法义所披处,饶益诸善人。

当末月的第一周刚刚结束时,智懿法师也圆满完成他在河南佛教学院的上学期课程,与我院师生话别。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学习,学生们在善知识的引领下,于修学佛法的路途中不断披荆斩棘,欣获“法器”;亦在善知识德行的感召下,一步一步奠定了弘宣佛法、普渡众生的扎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