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现在将我发表过的研究或论及古代印度文化的24篇文章结成一集出版,以便读者参阅。这些多是“草创”之作,不足人“方家法眼”,但也许还可以借给后来人做垫脚石。其中有不少附了译文,也是为了便利读者。除说明是出自古译的书以外,文言的,白话的,都是我直接从印度古文(梵语)译出的。有些还附了原文和对照表,以供核对。这增加了印刷排校困难,但方便了读者。我希望这些文章能有研究印度的专家以外的读者,所以尽量写得不那么专门,使有些读者看时可以略去专门的内容而依然能懂。《梵语文学史》和《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人民文学版)和《中印人民友谊史话》(中国青年版),尽管已经绝版而且估计不会再版,也仍作为专著单行,不收入集。关于有些文章,下面再略作说明。
《梵语语法<波你尼经>概述》列为第一篇。《波你尼经》是一部概括全部梵语语法的“经”体的书,是用符号语言编成口诀仿佛咒语的封闭的书。照印度传统,学文法的人只背诵零散经句作为口诀。除专门学习“声明”(语言学)的学者以外,很少人读原著。国际上从19世纪到20世纪陆续出版了德文、英文、法文的译注本,也是只能供专门学者应用。照我所知道的情况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还只有极少数学者对此书作单方面的专题研究,缺少全面系统而且“通俗”写给注意语言思想文化的读者看的书。我这历尽沧桑终于在“劫余”写定的《概述》,曾于80年代初《语言学论丛》第七期(商务版)得到发表,后来收入《印度文化论集》 (社会科学版)。现在排为首篇,不仅是有“敝帚自珍”之意,而且想引起注意,希望多些人知道这部名声极大而读本文者极少的“经”体的书。我在文中还提出了和别人不尽相同的意见。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教人学习梵语的手册,而认为是概括表述当时知识界内形成的通行语(梵语)的规范,是一种文化思想建构的表现。波你尼总结前人成果编成口诀,一为容易记诵,二为可以保密以见“神圣”,三则是自觉发现了(实是建构了)规范语言的总的结构体系,以为是发现了语言的规范,亦即思想文化的,亦即宇宙一切的规范,因而必须作成“经”体,赋予神秘性。这部《经》和我们的《内经》、《参同契》有类似之处。现在我又觉得这部语言符号的文法书更类似形象符号的《易经》。两书虽都以符号组成,但所蕴含及传达的信息和传达信息的方式彼此不同,而符号网络的构成及内含的思想根源却有相通之处。可惜我这八十老翁纵使竭尽衰年余力也难以一字一字写文来谈这世界上的两部“难念的经”了。
目录
自序
梵语语法《波你尼经》概述
附一:《波你尼经》第一章第一节译解
附二:梵汉专名、术语对照表
梵语语法理论的根本问题
试论梵语中的“有——存在”
印度哲学思想史设想
略论印度美学思想
附:译名对照表
《梨俱吠陀》的三首哲理诗的宇宙观
《梨俱吠陀》的咏自然现象的诗
《梨俱吠陀》的祭祖诗和《诗经》的
“雅”、“颂”
《梨俱吠陀》的送葬诗
《梨俱吠陀》的招魂诗及有关问题
论《梨俱吠陀》的阎摩和阎蜜对话诗
《梨俱 吠陀》的独白诗和对话诗三首解析
吠陀诗句的古代汉译
《蛙氏奥义书》的神秘主义试析
附:蛙氏奥义书
古代印度唯物主义哲学管窥
——兼论“婆罗门”、“沙门”及
世俗文化
《吠檀多精髓》译述
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楔子剖析
附:蛇祭缘起——《摩诃婆罗多》
第一篇第三章
概念的人物化
——介绍古代印度的一种戏剧类型
佛学谈原
怎样读汉译佛典
——介绍鸠摩罗什兼谈文体
纪念欧阳竟无大师
再阅《楞伽》
说“有分识”(Bhavaganga)
——古代印度人对“意识流”
心理的探索
《心经》现代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