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亲近释迦牟尼佛 2012-06-09

 


 

 

The Life of The Buddha

亲近释迦牟尼佛

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斯里兰卡

髻智比库 Bhikkhu Nanamoli 著

释见谛 牟志京 汉译


本书少量打印 仅作校对、编辑、交流使用

本书的文字录入、校对、编辑工作,由上座部佛教群以下诸位贤友自发共同完成。

繁星流动 Anicca 缘起 宝天中医 水晶虎 小贤 谢佳佩
当当 静观流云 覃川 如实知见 云燕吧 言中

随喜赞叹诸位贤友法布施的殊胜功德!
愿此功德成为他们证得涅槃的助缘!

萨度!萨度!萨度!目录

巴利佛典略语表

前言
写在原文版第三版前
在巴利文献中遇见佛陀
印度中部与东部地图
人物角色

︱第一章︳ 诞生与早年
︱第二章︳ 觉悟前的精进
︱第三章︳ 觉悟之后
︱第四章︳ 弘 法
︱第五章︳ 两位上首弟子
︱第六章︳ 给孤独长者
∣第七章∣ 比库尼的出现
∣第八章∣ 高赏比的争执
∣第九章∣ 弘法前二十年的尾声
∣第十章∣ 中 期
∣第十一章∣ 佛陀其人
∣第十二章∣ 教 义
∣第十三章∣ 迭瓦达答
∣第十四章∣ 晚年
∣第十五章∣ 最后一年
∣第十六章∣ 第一次结集

参考资料一览表

巴利佛典略语表
本书所出现的巴利佛典经文,都将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语来标示其出处。因此,以下列出本书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语,供读者对照参考。
Vin. = Vinaya Pi?aka 律藏
Sv. = Sutta-vibhanga 《经分别》(标示章号)
Pàrà. = Pàràjika 巴拉基嘎 (parajika)
Sangh.=Sanghàdisesa 桑喀地谢沙 (sanghadisesa)
Pàc. = Pàcitiiya 巴吉帝亚(pacittiya)
Mv. = Mahàvagga <大品> (标示章号与节号)
Cv. = Cullavagga <小品> (标示章号与节号)
Sutta Pi?aka 经藏
D. = D?gha-nikàya 《长部》(标示经号)
M. = Majjhima-nikàya 《中部》(标示经号)
S. = Saüyutta-nikàya 《相应部》(标示章号与经号)
A.= Anguttara-nikàya 《增支部》(标示节号与经号)
Khuddaka-nikàya 《小部》
Khp.=Khuddaka-pà?ha 《小诵》(标示经号)
Ud.=Udàna 《自说》(标示章号与经号)
Iti.=Itivuttaka 《如是语》(标示章号与经号)
Sn.=Sutta-nipàta 《经集》(标示偈号或经号)
Dh.=Dhammapada 《法句经》(标示偈号)
Thag.=Theragàthà 《长老偈》(标示偈号)
前言
本书由已故的髻智比库(bhikkhu,古音译:比丘,苾刍)所留下的遗稿整理后出版,他的生平简历可参阅本书摺口的「作者简介」。本书的核心部分是由作者本人所作,连打字的部分也由他精心处理。不过,作者在「序文」上标注为草稿。又,文中所提到的「附录」在遗稿中则遍寻不得。本书的内容有一大半已以专栏的方式,出版在Buddha Jayanthi双周刊上(科伦坡,1954-1956),唯其中部分的翻译稍稍不同罢了。在这一版中,作者作了些修改,并增加相当篇幅的典籍资料,乃至纳入不少非藏经的资料,同时他也为本书的内容设计一个贴切且极富创意的格式。本书的编排方式将于「角色人物」部分中说明。
作者也尝试对教义及名相方面作了些新的翻译,不过其中五项编者以为保留会出现于Buddha Jayanthi杂志,及其译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之旧译比较恰当。关于其中某些新译,编者已于注脚处予以说明。正如作者在稿本上以手笔所标注的,某些新译不能适用于一切处——这便是促使编者决定对该翻译保留旧译的原因。

向智长老
写于隐居林
坎迪,锡兰 1971年9月

写在原文版第三版前

在髻智比库经典之作《亲近释迦牟尼佛》第三版中,有些前后翻译不一致的地方已作修正,同时在几处译文拗口处也作了些润饰。另外,有几个巴利语的佛学名相,过去作者会将它译为英文,但因为现今佛教文献的读者已对它相当熟悉,因此将之再转为巴利语。这些字包括「佛陀」(Buddha)(作者总译之为「觉者」)(the Enlightened One),有时为了显示其特殊效果,也使用此译);「达磨」(Dhamma)(作者译之为「法则」(Law);「僧团」(Sangha)(作者译之为「团体」(Community)),以及「涅槃」(Nibbàna)(最初常译为「熄灭」(extinction))。
所有的注释都改用书后排列的形式(编按:为方便读者阅读,中译本将注释皆移置于该章之末)。那些在括号中标示「向智」者表示是向智长老所加的注释,若标示「菩提」者则表示是我本人所加,其余的都是作者所作的注释。
在这一版中也增添「参考资料一览」(见页?),它可帮助学习巴利经典的学生,迅速地找到在别处阅读时所碰到的熟悉经典之出处。此目录最早是由命智比库(Bhikkhu Nà?ajivako)在几年前所搜集,而今它已被扩展成一个可无限收容的目录。

菩提比库

编注
----------------------------------
巴利语原来是古代印度社会中流行的一种大众语言,相传佛陀就是用这种语言对大众说法传教。流传到斯里兰卡的佛教经典就是用这种语言传播的,一开始并无以文字书写的经典,到大约公元前一世纪,当时斯里兰卡的统治者无畏波陀伽摩尼王召集了僧众在大寺勘定佛教三藏,用斯里兰卡通行的僧伽罗文音译巴利语书写,这是最早的巴利语经典。公元5世纪,马嘎塔 (Magadha) 国三藏法师觉音来到斯里兰卡,重新用僧伽罗文字整理编写巴利文三藏,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巴利语佛典的原型。后来,缅甸、暹罗、泰国等南传佛教国也都以他们本国的字元音译记录巴利文三藏。现在世界上出现的各种语言文本的佛教经典主要来源于巴利文、汉文和藏文这三个系统的佛教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