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书目介绍

2012-09-22 《正理藏论》

亦称《量理藏论》,简称《理藏》。藏传因明著作。西藏僧人萨班贡噶坚赞著。在深入研究陈那《集量论》和法称《释量论》为首的七部量论著作的基础上写成,对印度和西藏有关因明的各种要义作了重新逻辑归纳。有颂本和作者自释本刊行于世。颂本按意义关系分节,全书共3685句(约合921颂)。内容分为十一品,由所知方面的境论和能知方面的量论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七品:(1)境品,对境的考察,解说所知境本身;(2)心品,对于能了境之心的考察;(3)总别品,对于一般和个别的考察;(4)成立与遮谴品,对于正面立量和反面法的考察;(5)能说与所说品,对于能表名句和所表意义的考察;(6)相属品,对于关系的考察;(7)相违品,对于矛盾的考察。以上是考察境和以心对境的一般方式,认为凡境归根到底不过一种自相而已,只是随着了境之心的不同才分为自相、共相、所取、所转、所现和所执的,同时批判了法上一派所取和所现、所转和所执两两同义之说。第二部分四品:(8)相性品,对于相的考察,分别解说量之总相;(9)现量品,对于诸现量的考察;(10)自利比量品,对于结构语言的思维的考察;(11)他利比量品,对于表达思维的语言的考察。既祖述陈那、法称之学,又不拘泥于惯常注疏本的格局,自成体系,有较鲜明特色,为藏传因明更趋成熟之作。为萨迦派习因明者必读本之一,其影响所及,遍于当时西藏各派,使西藏从弘扬《定量论》改弘《释量论》。有拉萨、日喀则、那塘、德格等木刻版本,后收入名代永乐初年编刻的西藏佛教典籍六论中,成为藏传因明的基本要籍。现为中国一些高等院校和佛教寺院教授藏传因明学的课本。1988年民族出版社和1989年西...

2012-09-22 《摄类辩论》

亦译《摄义辩论》、《量论摄义》。藏传佛教格鲁派因明初学教科书。西藏噶丹派寺院桑浦寺第六任堪布恰巴曲吉桑格著。在该书的影响下,藏传因明的学习采取辩论方式并延续至今。该书重视概念的认识和。根据人们思维的逻辑特点,把概念摄为初、中、大三类,每一类都以破他、立自和除疑的格式进行辨析。三类所摄名目:初类中除辩红白之外,还有成事、识体、遮是、遮非、小因果、总、别、实法、常法等等,为启蒙学者所学诸概念;中类包括相违、相属、了有、了无、所表、能表、大因果、随因正遍、随因反遍等等,为中等智者所学诸概念;大类包括小应成论式、大应成论式、破、立、遮事、立者、破者、证者、排除、境、有境、量、现量、比量、心、心所等,还有因明论式方面的大量概念,无上等根智者所学诸概念。有拉萨、德格、等多种木刻单行本。后有不少仿造同名书,但实际上是新的著述其中以普觉强巴的《因明学启蒙》为最善。...

2012-09-22 《内遍满论》

因明著作。亦译《中间遍至作用论》宝积静著。专门讨论事物内容联系的不可分割性问题的著作。认为因宗不相离性应在有法之内把握,作为有法的事物并非只是个别的,而是存在的全部分子,喻依即在其中,所以喻依不必再举。宝积静的这一改革使因明论式进入了一个纯演绎的阶段,是因明发展中的重大进步。...

2012-09-22 《正理滴论释》

因明著作。亦名《正理滴论广释》。法上著。是对法称《正理滴论》的详细注释,在注中指出了律天所作《正理滴论广注》中的错误。该论后由苏联学者舍尔巴茨基译成英文,成为后人研究法称因明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

2012-09-22 《正理滴论》

法岑因明思想最概要的一个纲要性表述。全文约六千余字,分为现量、为自比量、问题比量三品。在现量品中,对现量界定为无分别、不错乱,比陈那时更明确提出无错乱的要求,采用了经部关于外境实有的教义。在为自比量品中,将因的种类划分为立物因和否定因,并把立物因细分为自性因和果性因。在为他比量品中,简化了因明的论式,把之前的三支论式简化为二支,并且宗题在他那里也是常被省略。由于其现仍存有梵文本,长期以来成为东西方学者研究法称因明思想的主要依据。王森、杨化群等人分别从梵文、藏文中将《正理滴论》译成汉文,始刊于《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一期。...

2012-09-22 《释量论》

亦译《量评释论》。法称七论中的广论。最完整体现法称的因明思想的著作。但《释量论》除第一品外,已无梵文原本,只有藏译本存世。该书是对陈那《集量论》的解释,但在体系上变动很大,所以有人据此认为法称并非直接依据陈那的《集量论》而可能是依据释尊菩提对陈那原本的注释。将把陈那《集量论》的六品(即现量品、为自比量品、为他比量品、观喻似喻品、观遮诠品、观过类品)摄为自比量品、成量品、现量品、为他比量品四品。将《集量论》的一个归敬颂扩展为成量品,而删略了后三品,表明法称的因明更注重于知识论,注重因明对人生伦理的作用,使因明更加佛学化。法称的《释量论》中包括有颂和注释两部分,颂由法称所撰,为自比量品有法称自己的注释,后三品由其弟子帝释慧作注。法尊法师将《释量论#8226;颂》译成了汉文,并编译僧成(一世DL喇嘛)的《释量论释》1982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印行。...

2012-09-22 《定量论》

亦称《量抉择论》。古印度法称因明七论之一。将陈那《集量论》的六品归纳为三品:现量品、为自比量品和为他比量品。阐述了此三种量的性质、差别和作用等。后世以通理大论见称。藏族早期的因明师大多依此论讲学。12世纪有恰巴#8226;法狮子和藏那巴#8226;精进狮子的注疏。13世纪世尊正理剑有其注解名《广严花朵饰》,1991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整理出版。参见《法称因明七论》...

2012-09-22 法称因明七论

法称七本因明著作的统称。简称为因明七论,又称量学七论。分别是《释量论》、《定量论》、(又名《量抉择论》)、《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和《诤正理论》。七论都是对陈那《集量论》的评释,其中又有法称自己的发挥和创造。七论中,系统阐述因明义理的广论有三部,即最详尽的《释量论》,较简单的《定量论》的最为概要的《正理滴论》。其余四部则是对因明义理某一侧面引申和专述,称为肢论。《释量论》是法称七论中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法称因明思想的著作。《定量论》既有颂又有长行,是《释量论》的缩略本,它的颂一半以上是出自于《释量论》,它对为他比量有较细致的阐发,侧重归纳了辨析推理。《正理滴论》更为简要,它与《定量论》一样,分为三品,分别讨论现量、为自比量和为他比量。在四部肢论中,〈因滴论〉和〈观相属论〉是对为自比量的发挥。〈因滴论〉主讲因的分类,法称驳斥了他宗所持的因有六相或三相合一的观点,强调宗法由彼因所遍,具此正因有三种,对因三相和言三支作了系统阐述。〈观相属论〉 考察关系问题,明确宗因系属仅限于自体(自性因)和因果(果性因)两种。《诤正理论》和《成他相续论》是为他比量的引申,前者讨论辩论的艺术,专题论述了如何破斥常见和断见两种邪见,后者针对唯我论而写的有关外在的精神实在性的讨论,解释了为什么立者的心识可以使他人了悟,说明万法唯识。除《释量论》第一品及法称本人的注和《正理滴论》有梵文原本外,其余五论均只存有藏译本。...

2012-09-22 《因明入正理论》

新因明经典之一。亦译《入论》、《小论》。古印度陈那弟子商羯罗主著。一卷。新因明的重要著作。唐玄奘译。此书梵文原名无因明一词,系译者为标明著作性质所加。此书可作为学习陈那《因明正理门论》的入门阶梯,分为悟他的立破和自悟的量论(知识论),而以悟他为主。此书卷首颂曰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后人因之称为八门二益,此为全书的总纲。在精要概述《门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又作整理、补充、发挥,特别在似能立一门里,依照宗、因、喻三支整理出三十三过(似宗九过,似因十四过,似喻十过)。但有两点与《门论》不同:一是割舍了九句因;二是紧密联系宗、因、喻三支,剖析各类因明过失,把能破与似能破纳入于三十三过分析之中,由于此书较易为人接受,故后世为之作注者甚多。...

2012-09-22 《因轮抉择论》

因明著作。古印度陈那因明八论中的《因门论》与《似因门论》虽然佚失,但在藏文中有西藏罗班的达菩提萨捶与达磨阿输伽所译的《因轮论》的小本子,吕参阅了威提布萨那在《印度逻辑史》中的分析,并将其译为汉文,并附有因轮图,称之为《因轮抉择论》。从中可以看到陈那对于因的某些观点。它澄清了中词运用规则的标准和揭露诡辩反驳的真实性质,它附有一个图解阐明在中词(因)和大词(后陈)之间,如其一致(同品)和相异(异品)的实例(喻)所指示的配合情况,共有九种。三行横排列中,中词(1)出现于一致实例中,(2)不出现于一致实例中,(3)出现于一部分,而不出现于另一部分一致实例中。与这三横排交叉的三个竖直排列中的中词(1)出现于相异的实例中,(2)不出现于相异的实例中,(3)出现于部分的,而不出现于另一部分的相异实例中。这种配合包括了所有的可能情况,并对这九种可能性陈那插入了一些具体说明,如同品有、异品有等等,从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只有第二行的最上与最下两项是有效的,这与《正理门论》和《入正理论》所提的九句因相同。...